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北35公里。以縣有奉政原,高四五丈,《爾雅》曰:“大阜曰陵”,故名高陵。秦孝公時置高陵縣,屬內(nèi)史。漢因之,屬左馮翊,為左輔都尉治,王莽改曰千春。東漢復(fù)名高陵,為左馮翊治。三國魏黃初元年(394年),改為高陸...[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北35公里。以縣有奉政原,高四五丈,《爾雅》曰:“大阜曰陵”,故名高陵。秦孝公時置高陵縣,屬內(nèi)史。漢因之,屬左馮翊,為左輔都尉治,王莽改曰千春。東漢復(fù)名高陵,為左馮翊治。三國魏黃初元年(394年),改為高陸...[繼續(xù)閱讀]
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南35公里。本夏時扈國,秦為鄠邑,漢初置為鄠縣,屬右扶風(fēng),東漢因之。晉屬始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改屬京兆郡,隋因之。唐屬京兆府,五代、宋、金因之。元代先后屬安西路與奉元路。明清屬西安府。...[繼續(xù)閱讀]
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南80公里。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名之。漢武帝時置盩厔縣,屬右扶風(fēng)。東漢省,晉復(fù)置。北周徙縣于鄠縣西北,而于此置恒州,后置周南郡及倉城、溫湯二縣,尋并廢。隋以盩厔縣屬京兆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屬...[繼續(xù)閱讀]
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45公里??h出美玉,而玉之美者曰珠,其次曰藍,故名藍田。秦孝公時置藍田縣,秦屬內(nèi)史。漢屬京兆尹,晉屬京兆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入霸城縣,太和十一年(487年)復(fù)置,仍屬京兆郡。北周閔帝析置玉山、...[繼續(xù)閱讀]
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35公里,在關(guān)中平原的中部。因故城在涇水之陽而得名。本秦舊縣。漢惠帝四年(前191年),置為池陽縣,屬左馮翊。晉為扶風(fēng)郡治。前秦苻堅從池陽縣析置涇陽縣。北魏徙咸陽郡治池陽,以涇陽縣屬。北周廢池陽縣...[繼續(xù)閱讀]
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北45公里。本漢池陽縣地。前秦苻堅置為三原護軍,以其地在清酆原、孟侯原、白鹿原之間,故名三原。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置三原縣,屬北地郡。北周屬馮翊郡。隋屬京兆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為池陽縣。六...[繼續(xù)閱讀]
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少北70公里,在關(guān)中平原的東部。漢為新豐縣地,前秦始置渭南縣,以其縣城在渭水之南而得名,屬京兆郡。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改名南新豐縣,并立渭南郡。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分置靈源、中源二縣,改南新豐...[繼續(xù)閱讀]
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北60公里,在關(guān)中平原中部偏北地區(qū)。縣名或說取其地平豐富之意,或說晉徙北地郡富平縣于此,而延用其舊名。本戰(zhàn)國秦置頻陽縣,治所在今富平縣東北美原鎮(zhèn)西南。漢屬左馮翊。三國魏從彭原(今甘肅慶陽西南彭...[繼續(xù)閱讀]
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60公里,在關(guān)中平原中部,涇河右岸。秦置谷口邑。漢置谷口縣,屬左馮翊。晉為池陽縣,北魏置為寧夷縣,屬咸陽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寧夷縣為醴泉縣,因縣境有北周醴泉宮,因以為縣名,屬京兆郡。唐武德(...[繼續(xù)閱讀]
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東100公里。以南有少華山,東連太華山,故名。周為鄭國。秦置鄭縣。漢屬京兆尹,晉屬京兆郡。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置華山郡。西魏改曰華州。隋義寧元年(617年),復(fù)置為華山郡。唐武德(618~626年)初稱華州。垂...[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