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范長生范賁史料 > 列表
范長生范賁史料 共有 78 個詞條內(nèi)容

一、范長生、范賁傳

    (北魏)崔鴻②范長生,涪陵丹輿(注:“輿”應(yīng)為“”之誤)人也,一名延久,又名九重,又名支,字符壽。巖居穴處,求道養(yǎng)志,甚有名德,兼善天文,頗曉術(shù)數(shù),年過百歲,為蜀人所重,奉之如神。雄欲迎致,立為君長而臣之。長生固辭,曰:“推步太元...[繼續(xù)閱讀]

范長生范賁史料

二、范長生傳(暫缺)

    (唐末五代)杜光庭②※ 注:①據(jù)任乃強《華陽國志校補圖注》第489頁“注釋”稱:“五代時杜光庭有《范長生傳》,亦當出自常氏之書。”該傳原文尚未查到,故缺。②杜光庭(850—933年),唐末五代人,字賓圣,號東瀛子,道教集大成者。是“...[繼續(xù)閱讀]

范長生范賁史料

三、范長生傳

    (嘉慶《四川通志》)《華陽國志》:范賢,名長生,一名延久,又名九重,一曰支,字元壽,涪陵丹興人?!稌x書·李流李雄載記》:大安(注:應(yīng)為太安)二年,李雄攻羅尚軍,尚保大城。雄渡江,害汶山太守陳圖,遂入郫城。流移營據(jù)之,百姓并保結(jié)塢...[繼續(xù)閱讀]

范長生范賁史料

四、范賢傳

    (清)張九章②范賢,名長生,一名延九,又名九重,又名支,字元,又字延壽,別號蜀才,邑名丹興時人也,屬涪陵郡,其先世無可考。據(jù)《晉書》及《華陽國志》,永康間,處于灌之青城山,能以信義孚眾。時,蜀大姓李特、李流等因饑為亂,連年攻陷...[繼續(xù)閱讀]

范長生范賁史料

五、范賢記

    (清)馮世瀛②同治十三年甲戍仲冬,黔生趙雨人以范賢為其鄉(xiāng)賢達而遺跡煙沒,知者寥寥,囑余次其平身,將壽之貞珉,以垂不朽。表微闡幽,盛舉也。不敢不以文辭。謹按:《晉·載記》《華陽國志》《方輿覽勝》等書記范氏,詳略不同,名字...[繼續(xù)閱讀]

范長生范賁史料

六、天師道發(fā)祥地及范長生傳

    (《灌縣志·宗教》)道教是我國固有的傳統(tǒng)宗教,東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陵用黃老之學,改造巴蜀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為主要經(jīng)典,于是逐漸形成道教的重要教派天師道。青城山又名天谷山,相傳,古蜀國望帝杜宇氏...[繼續(xù)閱讀]

范長生范賁史料

七、易史人物小傳——蜀才

    林忠軍蜀才,史傳無考,年籍未詳。王儉《七志》謂王弼后人,張惠言信從。謝炅、夏侯該云為譙周,而顏之推、陸德明則以為范長生,顏之推云:“《易》有蜀才注,江南學士遂不知是何人。王儉《四部目錄》不言姓名,題云王弼后人。謝炅...[繼續(xù)閱讀]

范長生范賁史料

八、大成名相范長生

    黃宗福②范長生(?—公元318年),一名延久,又名九重,一名支,字元壽,別號蜀才,東漢巴東屬國(稍次于郡的行政機構(gòu),蜀漢改稱涪陵屬國、涪陵郡,治今重慶彭水郁山鎮(zhèn),西晉初治今黔江區(qū)縣壩村)丹興縣(今重慶市黔江區(qū))人。板楯蠻(賨人、土...[繼續(xù)閱讀]

范長生范賁史料

九、范賁——一位黔江籍皇帝

    黃宗福范賁(?—349年),三國蜀漢涪陵屬國(后改為涪陵郡,治今彭水郁山鎮(zhèn),西晉初治今黔江區(qū)縣壩村)丹興縣(今重慶市黔江區(qū))人,范長生之子,板楯蠻(賨人,土家族先民)、五胡十六國時期大成國丞相、成漢末代皇帝。蜀后主延熙十三年(...[繼續(xù)閱讀]

范長生范賁史料

(一)范長生父子籍貫相關(guān)文獻和研究輯錄

    (范)賢名長生,一名延九,又名九重,一曰支,字元,涪陵丹興人也。(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九,《李特雄期壽勢志》。范長生,涪陵丹興人也,一名延九,又名九重,又名支,字元壽,巖居穴處,求道養(yǎng)志,甚有名德,兼善天文,頗曉術(shù)數(shù),年過百歲...[繼續(xù)閱讀]

范長生范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