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域內即有人類聚居。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縣,三國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設臨川郡,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郡立州稱撫州。其后朝代更替,建制與區(qū)劃屢有變化。新中國成...[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撫州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域內即有人類聚居。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縣,三國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設臨川郡,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郡立州稱撫州。其后朝代更替,建制與區(qū)劃屢有變化。新中國成...[繼續(xù)閱讀]
域內民眾興修最早水利工程——“寶水渠”,在崇仁河支流西寧水上筑壩,開渠引水灌田。后水渠倒塌,至宋代募款金銀萬兩修復,故又名“萬金陂”。...[繼續(xù)閱讀]
撫州刺史周法猛主持建“述阪”,引水灌田200余頃。...[繼續(xù)閱讀]
撫河正道淤塞,民眾修筑“華陂”(千金陂前身)。唐大歷三年(768年),撫州刺史顏真卿在華陂原址主持筑“土塍陂”。唐貞元元年(785年),刺史戴叔倫主持修復土塍陂,改名“冷泉陂”,并制均水法。唐咸通九年(868年),刺史李公主持鑿冷泉陂...[繼續(xù)閱讀]
臨川縣上幕鎮(zhèn)(今金溪縣)東二里白面塢與銀山金窟山并產銀,官府置爐冶煉,后礦脈絕,場吏以虧損獲罪,于是廢棄。新中國成立以后,經江西省地質隊多次考察,發(fā)現(xiàn)礦洞遺址8處,爐基26座,爐基直徑約2.5米。建昌府(今南城縣)生產的“金絲...[繼續(xù)閱讀]
撫州府城建譙樓(今撫州一中東邊),樓上置鼓角及水壺等計算時間,俗稱鼓角樓。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樓毀。...[繼續(xù)閱讀]
臨川縣溫泉開始鑿池,利用天然溫泉供人沐浴。撫州蓮花紗因產自撫州蓮花寺而得名,為當時著名衣料,在京城俏銷一時。...[繼續(xù)閱讀]
撫州東門東津渡口始建浮橋,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改為石梁橋,橋上有橋亭、橋屋,名“文昌橋”。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改建成石拱橋。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采用干修法建文昌橋,共12孔,橋“長七十三丈,寬二丈,高三丈八尺”。1960年由...[繼續(xù)閱讀]
1985年5月在臨川縣窯背山朱濟南的墓葬中,出土陶瓷俑70個,其中兩個陶俑左手抱著一個刻度分明的大羅盤。羅盤周圍有一圈16分刻度,中心有一枚長菱形指針,菱形中央有明顯的圓孔,為軸支承結構。...[繼續(xù)閱讀]
臨川縣婦產科專家陳自明著《婦人大全良方》24卷,集宋以前婦產科學之大成?!端膸烊珪嵋分^“自明采摘諸家,提綱挈領,于婦產證治詳悉無遺”,被譽為“中國婦科奠基之作”。...[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