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代 西周藏 地 江西省博物館 (14942)考古資料 1962年4月4日出土于新余市界水東南約2千米的主龍山。埋入距地表約1米深處。無伴隨物。形制紋飾 器保存完好。腔體厚重,通體有較厚的綠銹覆蓋。質(zhì)近紅銅。圓柱形甬,中空,與體腔相通...[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時 代 西周藏 地 江西省博物館 (14942)考古資料 1962年4月4日出土于新余市界水東南約2千米的主龍山。埋入距地表約1米深處。無伴隨物。形制紋飾 器保存完好。腔體厚重,通體有較厚的綠銹覆蓋。質(zhì)近紅銅。圓柱形甬,中空,與體腔相通...[繼續(xù)閱讀]
時 代 宋藏 地 江西省博物館 (14935)來 源 1958年6月文物部門收購。形制紋飾 保存完好。造型怪異。平舞直銑,以粗陽線框隔枚、篆、鉦區(qū)。鉦部幾成長方形。枚作二節(jié)圓柱形,但下節(jié)較長。篆間、甬下段飾雷紋,鼓部飾對鳥紋。鉦部一面...[繼續(xù)閱讀]
時 代 商藏 地 江西省博物館 (13920)考古資料 1989年10月新干縣大洋洲鄉(xiāng)程家村一商代墓葬出土。同出樂器有大鐃3件 (參見《新干大洋洲大鐃》條)。其年代約為商代后期早段,即相當于殷墟中期。形制紋飾 器保存基本完好。青銅鑄制...[繼續(xù)閱讀]
時 代 春秋藏 地 江西省博物館 (14915)來 源 1958年9月曾非嶼捐獻。形制紋飾 保存基本完整,通體鐵黑色,銹蝕較嚴重,一面中心有1個銹蝕形成的小孔。腔面中上部有一列鑄孔3個,舞面中也有鑄孔1個。平舞,上置雙龍對峙銜梁狀復(fù)紐。腔體...[繼續(xù)閱讀]
時 代 戰(zhàn)國藏 地 江西省博物館 (14918)來 源 1958年4月3日南昌市西湖公安分局移交。系出土之物,地點不詳。形制紋飾 整體基本完好,于口有一裂痕,通體銹蝕較重。青銅質(zhì),鑄工粗陋。鐘體斷面為合瓦形,銑棱平直微斜。于口凹曲,明顯成...[繼續(xù)閱讀]
時 代 戰(zhàn)國藏 地 宜豐縣博物館 (660)考古資料 1986年宜豐縣天寶鄉(xiāng)辛?xí)迨┲嗤づ猿鐾?。形制紋飾 紐鐘保存基本完整,通體綠銹。青銅質(zhì),鑄工粗陋。腔體呈合瓦形,兩銑斜直。平舞,舞部置方環(huán)形紐。于口弧曲上收,弧度不大,有窄高內(nèi)唇...[繼續(xù)閱讀]
時 代 戰(zhàn)國藏 地 江西省博物館 (14933)考古資料 1964年5月出土于修水縣上杉鄉(xiāng)曾家山。經(jīng)雨水沖刷, 器物露出地表而被發(fā)現(xiàn)。 同時出土&xe876;于1件, 紐鐘套入&xe876;于腹內(nèi) (參見《修水曾家山&xe876;于》條)。形制紋飾 紐鐘出土?xí)r破損,經(jīng)修...[繼續(xù)閱讀]
時 代 南宋藏 地 江西省博物館 (14917)考古資料 1974年夏出土于波陽縣 (今鄱陽縣) 四十里街華嶺一座磚室墓。伴隨出土器物有龍泉磁執(zhí)壺、銅筆架、銅鎮(zhèn)紙、銅碗、銅盞、銅唾壺、銅托盤、銅馬鈴、小鈸、搖鼓、缽、勺、銅鏡、石硯...[繼續(xù)閱讀]
時 代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藏 地 貴溪市上清鎮(zhèn)天師府內(nèi)來 源 原來懸掛于貴溪市上清宮鐘鼓樓內(nèi),1978年遷移至天師府內(nèi)保護。形制紋飾 鑄有雙龍戲珠的鐘紐,鐘身鑄玉兔、八卦等道教圖案,周圍分別用隸、篆、楷等體書寫“大道興行”...[繼續(xù)閱讀]
時 代 明宣德六年 (1431年)藏 地 吉安市博物館來 源 原存吉安府廣福寺,1979年移交文物部門。形制紋飾 鐘保存完好,通體黛黑色,無多銹蝕,有光澤。紐為纏體雙龍造型,龍四爪與鐘體相連。上沿部有四道圈文,中間飾有24組蓮瓣花紋。上腹...[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