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制作陶瓷的人歷來被視為工匠,社會地位也不高,更不用說有知名度了,當紐約在現(xiàn)代藝術方面逐漸形成美國藝術的審美中心之時,一批獨具個性的藝術家如波洛克、羅斯科、馬瑟威爾走紅世界之時,當很多美國藝術家成名是通...[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我們知道,制作陶瓷的人歷來被視為工匠,社會地位也不高,更不用說有知名度了,當紐約在現(xiàn)代藝術方面逐漸形成美國藝術的審美中心之時,一批獨具個性的藝術家如波洛克、羅斯科、馬瑟威爾走紅世界之時,當很多美國藝術家成名是通...[繼續(xù)閱讀]
1967—1970年初,西部到處都彌漫著彼特塞爾茲(PeterSelz)所開拓的“慌刻”展。這個展覽聚集了加州各類大陶泥家如阿納森、沃克斯、吉爾霍利(Gilhooly)、肯普萊斯等,他們以“慌刻”為主題于1967年春在加州大學伯克利藝術館舉行展覽。正...[繼續(xù)閱讀]
“一旦從幻象的存在原則中割離出來,藝術就逐漸變成了一種觀念。藝術命定成為觀念,或雖然宣稱還是過去的形式,但已不易察覺地轉變成了觀念”(讓鮑德里亞《藝術的童年》,載《美術研究》,2005年第1期,第119頁)。鮑德里亞的話倒是...[繼續(xù)閱讀]
到了70年代的后期,考特勒把波普和概念性的主題放到一邊去了,而一心一意地去專注“自我肖像”系列作品并一直至他去世。當然,這種轉向同他于1977年在加州大學戴維斯“慌刻藝術”大本營呆了半學期有很大關系。因此,他把對真實...[繼續(xù)閱讀]
多元主義不是一個新近的情形。早在1955年,現(xiàn)代文學教授特里林就在《論現(xiàn)代文學教學》中討論了自己處在一個尷尬的地位,他在多元主義者的大學里可能悲嘆“反社會的社會化,反文化的文化化,顛覆的合法化”(參見卡林內斯庫《現(xiàn)...[繼續(xù)閱讀]
作為一個術語,多元主義意味著沒有特別的藝術。誠然,它授予一種均等的權利,并使許多類型的藝術看上去多少有點同等重要或同等不重要。藝術成為一個關乎既得利益之地,得到認可的宗派林立之地:人們進行崇拜的文化替代場所。其...[繼續(xù)閱讀]
顯然,批判性的藝術——這個激進地修正已有的藝術形式習俗的藝術,沒有了它以往的迫切性。我們失去了什么,我們思,我們知。80年代早期,在美國有一種奇怪的藝術形式,它既實又空,還有一種陌生的時態(tài)(不古不今),一種現(xiàn)新的“隱蔽...[繼續(xù)閱讀]
倘若多元主義看起來化解某一批判性藝術的困窘,那么它同樣也看起來化解過去的英杰如原創(chuàng)性藝術家和真正的杰作。但是下面就并非如此:由于多元主義沒有自己的批評標準,得到復興的是一些舊價值。但不是任何舊價值:復興的這些...[繼續(xù)閱讀]
藝術的各種慣例不是在減少,它們反而在驚人地擴張。這時出現(xiàn)很多“聯(lián)合團體”:新的各種形式,盡管它的邏輯尚沒搞明白,就被推廣,而老的種種準則,由于藝術特有的形式“顏面”已擊碎,被攪和在一塊了。這類藝術能夠提出引起爭議...[繼續(xù)閱讀]
80年代,時常聽到的就是前衛(wèi)之死,這是多么地幸運了。“但是,有待考慮的是,是否對前衛(wèi)觀念的某種概念重塑可以保留它針對愈來愈占主導形式的媒體化和商品化了的當代資本主義文化——作為一種批評杠桿的作用”。首先,藝術不再...[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