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詩詞 > 【貝瓊】 詩詞 > 正文

書事二十韻
明 - 貝瓊

父老歌延祐,君臣憶至元。
清光回日月,喜氣入乾坤。
展開全文
不意經(jīng)淪喪,相圖事并吞。
橐駝空大漠,騏驥死中原。
浪信傳三捷,深憂病七奔。
關(guān)中防豕哭,河內(nèi)且蜂屯。
流血今千里,傷心遠(yuǎn)五門。
羽衣悲弟子,寶玦泣王孫。
管葛真難致,孫吳莫易論。
如何輕大業(yè),俱是竊殊恩。
近報中臺坼,遙瞻北極尊。
狐貍號白晝,魑魅嘯黃昏。
貢賦時時急,征徭處處繁。
故園荒草徑,何處覓桃源。
野外朱旗閃,城頭畫角喧。
飄零從老去,局促偶生存。
醉憶劉琨舞,狂興阮籍言。
登臨空灑淚,去住總銷魂。
水國秋鴻落,霜林夜鵲翻。
相知共南北,不得問寒溫。
收起
更多詩詞內(nèi)容,請進入學(xué)習(xí)中心 >>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wù)立即開通 >

貝瓊

貝瓊曾祖貝珪,宋理宗時由蘇州徙崇德(今浙江桐鄉(xiāng)),筑室語兒溪上,遂為史山。史山即殳山(今屬浙江海寧雙山鄉(xiāng))。貝瓊約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歲。少年時即穎悟,性坦率,不修邊幅而篤志好學(xué),博通經(jīng)史百家。師事同鄉(xiāng)黃次山、會稽楊維楨。元末世亂,隱居教授,往來于華亭(今江蘇松江)、海昌(今浙江海寧)間,生徒云集。又曾主教幽湖(今桐鄉(xiāng)濮院)朱顯道家。48歲時始領(lǐng)鄉(xiāng)薦,游京師,作《真真曲》,由此知名。時張士誠據(jù)平江(今蘇州市),貝瓊隱居殳山,累征不就。明洪武三年(1370),舉明經(jīng),召修《元史》。同官李敏卿等稱其敘事直而不徇。史成,受賜歸鄉(xiāng)。洪武五年,奉命出任浙江鄉(xiāng)試官。次年,任國子助教,后改作中都國子監(jiān),教授勛臣子弟。與張美和、聶鉉齊名,時稱“成均三助”。曾嘆古樂衰廢,堂堂成均(官設(shè)學(xué)校),徒具其名,作《大韶賦》以寄感慨。在史館,與金華宋景濂相友善,凡有著作,常互相推讓。及景濂為司業(yè),建議祀伏羲、神農(nóng)、黃帝、堯、舜、禹、湯、文、武于天子之學(xué)。太祖拒不采用,而當(dāng)時猶有贊同者,瓊乃作《釋奠》以解辯之,贏得識者之贊賞。其堅持正道,大多類此。洪武十一年,致仕歸。翌年,卒于家,葬于語兒鄉(xiāng)。貝瓊有子5人,大多有文名。次子貝翱字秀翔,能詩,著有《平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