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詩詞 > 【朱熹】 詩詞 > 正文

江陵府曲江樓記
宋 - 朱熹

廣漢張侯敬夫守荊州之明年,歲豐人和,幕府無事。顧常病其學門之外,即阻高墉,無以宣暢郁湮,導迎清曠。乃直其南鑿門通道,以臨白河,而取旁近廢門舊額以榜之,且為樓觀以表其上。
敬夫一日與客往而登焉,則大江重湖,縈紆渺彌,一目千里;而西陵諸山,空蒙晻靄,又皆隱見出沒于云空煙水之外。敬夫于是顧而嘆曰:“此亦曲江公所謂江陵郡城南樓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臨賦詠,蓋皆翛然有出塵之想。至其傷時感事,寤嘆隱憂,則其心未嘗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終不行也。嗚呼,悲夫!”乃書其扁曰“曲江之樓”,而以書來屬予記之。
展開全文
時予方守南康,疾病侵陵,求去不獲。讀敬夫之書,而知茲樓之勝,思得一與敬夫相從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覽觀形制,按楚漢以來成敗興亡之效,而考其所以然者;然后舉酒相屬,以詠張公之詩,而想見其人于千載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顧乃千里相望,邈不可得,則又未嘗不矯首西悲而喟然發(fā)嘆也。抑嘗思之:張公遠矣,其一時之事,雖唐之治亂所以分者,顧亦何預于后之人?而讀其書者,未嘗不為之掩卷太息也。是則是非邪正之實,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是以雖曠百世而相感,使人憂悲愉佚勃然于胸中,恍若親見其人而真聞其語者,是豈有古今彼此之間,而亦孰使之然哉?
《詩》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钡谴藰钦?,于此亦可以反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樓,既未得往寓目焉,無以寫其山川風景、朝暮四時之變,如范公之書岳陽,獨次第敬夫本語,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覽觀焉。
淳熙己亥十有一月己巳日南至。
收起
[ 釋文或賞析] >>
更多詩詞內容,請進入學習中心 >>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立即開通 >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