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學知識 > 李今庸醫(yī)學 > 列表
李今庸醫(yī)學 共有 515 個詞條內(nèi)容

四、澤瀉飲

    《素問·病能論篇第四十六》:有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風。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澤瀉、術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后飯。按:酒風,即《風論》所說的漏風病。主要證候是全身發(fā)熱,身體倦...[繼續(xù)閱讀]

李今庸醫(yī)學

五、雞矢醴

    《素問·腹中論篇第十四》:黃帝問曰:有病心腹?jié)M,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病?岐伯對曰:名為鼓脹。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按:雞矢醴用法,將雄雞矢曬干,焙黃,米酒煎,去滓服。張介賓說:“雞矢之性,能消積...[繼續(xù)閱讀]

李今庸醫(yī)學

茹丸">六、 四烏鲗骨一茹丸

    按:方見第六章第一○四段。烏鲗骨,為海螵蛸,其性微溫而味咸。用四份烏鲗骨,一份茹,將二藥研末混合,麻雀蛋調勻做丸,服時鮑魚湯送下。治療婦女血枯病證。...[繼續(xù)閱讀]

李今庸醫(yī)學

七、蘭草湯

    按:方見第六章第一○○段。蘭草,氣味辛平芳香,具有化濕醒脾、清暑辟穢的功用。用蘭草一味煎湯頻服能治療脾癉病證。...[繼續(xù)閱讀]

李今庸醫(yī)學

八、豕膏

    《靈樞·癰疽第八十一》:癰發(fā)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為膿,膿不瀉,塞咽,半日死。其化為膿者,瀉(此后應據(jù)《甲乙經(jīng)》《太素》補“已”字)則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l(fā)于腋下赤堅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細而長,疏砭...[繼續(xù)閱讀]

李今庸醫(yī)學

飲">九、 䔖

    《靈樞·癰疽第八十一》:發(fā)于脅,名曰敗疵,敗疵者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病大癰膿。治之(此二字應據(jù)《甲乙經(jīng)》移下“大如赤小豆”之后),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剉䔖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為取三升,則強飲...[繼續(xù)閱讀]

李今庸醫(yī)學

十、半夏秫米湯

    按:方見第六章第一○一段。本方由制半夏、秫米二味組成。半夏,辛溫通陽,秫米甘涼益陰,二者合用能調和陰陽,治療陰陽不調之失眠病證。...[繼續(xù)閱讀]

李今庸醫(yī)學

十一、馬膏膏法

    《靈樞·經(jīng)筋第十三》:足陽明之筋……其病足中指支脛轉筋,腳跳堅,伏兔轉筋,髀前腫,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弛縱,緩不勝收,故僻。治之以馬膏,膏其急者...[繼續(xù)閱讀]

李今庸醫(yī)學

十二、寒痹熨法

    《靈樞·壽夭剛柔第六》:寒痹之為病也,留而不去,時痛而皮不仁。……用淳酒二十斤,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種皆㕮咀,漬酒中。用棉絮一斤,細白布四丈,并內(nèi)酒中。置酒馬矢煴中,蓋封涂勿使泄。五日五夜,出布棉絮,曝...[繼續(xù)閱讀]

李今庸醫(yī)學

十三、小金丹

    《素問遺篇·刺法論篇第七十二》:小金丹方:辰砂二兩,水磨雄黃一兩,葉子雌黃一兩,紫金半兩,同入盒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實,不用爐,不須藥制,用火二十斤煅之也。七日終,候冷,七日取,次日出盒子,埋藥地中,七日取出,順日研之三日...[繼續(xù)閱讀]

李今庸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