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中華哲學史 > 列表
中華哲學史 共有 47 個詞條內容

第一節(jié) “天”主宰萬物

    中華哲學的起源,要追溯到在中華大地生活的先祖?zhèn)冮_始產生思想,對天地萬物和生產生活產生思考的時期。公元前約21世紀—公元前約16世紀,在中華大地生活的先祖?zhèn)冇稍疾柯滢D入部落聯(lián)盟時期,進入到了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朝...[繼續(xù)閱讀]

中華哲學史

第二節(jié) 《易經(jīng)》

    《易經(jīng)》原指《連山易》 《歸藏易》 《周易》這三部書,因前兩部均已失傳,現(xiàn)在多將《周易》直接稱為《易經(jīng)》 (下文提到的《易經(jīng)》均指《周易》 )。相傳《易經(jīng)》為周文王姬昌所作。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 《易經(jīng)》的基本知識。...[繼續(xù)閱讀]

中華哲學史

第三節(jié) 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也稱周公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在軍事和政治方面,周公生平先后達成了輔助武王滅商、輔佐成王治國、平定三監(jiān)之亂、東征開疆拓土、主持營建成周等諸多成就,筆者在此不作贅述。在思想...[繼續(xù)閱讀]

中華哲學史

第一節(jié) 道

    老子提出了 “道”這個概念,并將 “道”作為其思想的核心?!暗馈笔鞘裁茨?作為一個極為抽象的概念,老子說它恍惚幽深、無形無體、變動不居、既看不見又說不清。但筆者為作此書,不得不勉強做一解釋,希望讀者朋友從以下方面...[繼續(xù)閱讀]

中華哲學史

第二節(jié) 無為

    老子所說的 “無為” 并不是消極主義的不作為。正所謂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這里也體現(xiàn)出無為與有為是對立統(tǒng)一的) ,這就是說 “道” 恒久的無為從而達到無所不為。也就是說,“道” 通過無為這種方式來達到無所不為 (即有為...[繼續(xù)閱讀]

中華哲學史

第三節(jié) 上善若水

    老子說: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 一曰慈; 二曰儉;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也就是說,老子十分崇尚慈、儉和不敢為天下先這三寶 (三種行為準則)。而老子所謂的這三寶又同時蘊含在他所說的 “上善若水” 之中。首先,我們來了解慈。慈...[繼續(xù)閱讀]

中華哲學史

第四節(jié) 嬰兒

    前面我們提到,“道”是宇宙的本體,也是人最深層次的本心、本性。老子認為,人在與外界接觸時,會被各種感官所觸發(fā)的欲望蒙蔽雙眼、迷惑內心,距離自己最深層次的本心 (即 “道” )越來越遠。對此,他提倡了 “嬰兒” 這一概念...[繼續(xù)閱讀]

中華哲學史

第五節(jié) 附《管子》

    《管子》成書于東周至秦漢時期,是眾多作者托名管子(管子,也稱管仲,大約生于公元前723年、卒于公元前645年,曾給齊桓公做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所著的文集匯編。(筆者看來,古代以人物命名的典籍,有時該人就是作者,有時...[繼續(xù)閱讀]

中華哲學史

第一節(jié) 正名

    孔子說: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 《論語·微子》 )就是說如果天下有道,我就不追求變革了。在孔子看來,他所生活的時代已經(jīng)“天下失道” “禮崩樂壞”了,這便是他追求變革的原因??鬃诱J為,要想改變這種狀態(tài)使社會發(fā)展回到...[繼續(xù)閱讀]

中華哲學史

第二節(jié) 仁

    在追尋恢復禮樂制度的過程中,孔子提出了 “仁”這一概念,作為其思想體系的核心(孔子的思想主張無不體現(xiàn)著“仁”的思想,這在本章后幾節(jié)中均有體現(xiàn))?!叭省?是什么呢?《論語》中有很多孔子關于 “仁” 的言論。“孝弟也者...[繼續(xù)閱讀]

中華哲學史